Listen to a podcast, please open Podcast Republic app. Available on Google Play Store and Apple App Store.
Episode | Date |
---|---|
星光計畫,點亮孩子夢想星光 Ft. 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汪用和
|
May 18, 2025 |
川普風暴下,匯率戰與關稅戰 Ft.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、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 楊永明
|
May 11, 2025 |
SDGs關鍵時代的永續教育指南 Ft. 前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
|
May 04, 2025 |
藝術啟迪人心,東海岸嶄新文化地標 Ft. 江賢二藝術園區共同發起人 嚴長壽
|
Apr 27, 2025 |
從開發與環評分歧,到攜手政府、企業生態共融 Ft.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于玻
|
Apr 20, 2025 |
美國關稅政策變化與影響 Ft.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吳大任
|
Apr 13, 2025 |
城市鳥指標,野鳥對都市環境的啟示 Ft. 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 陳仕泓
|
Apr 06, 2025 |
川普風暴下的科技島—台灣的優勢與國際大局觀 Ft. DIGITIMES董事長 黃欽勇
|
Mar 30, 2025 |
水蜜桃走出部落,讓市場看見更多可能 Ft. 卡維蘭 Kaviiland社會企業創辦人 洪睿弘
|
Mar 23, 2025 |
DeepSeek引爆新變局,如何影響台灣? Ft.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 石立康
|
Mar 16, 2025 |
川普2.0關稅政策,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,牽動國際經貿 Ft.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連賢明
|
Mar 09, 2025 |
離岸風電的台灣深耕發展 Ft.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(CIP)區域總裁 許乃文
|
Mar 02, 2025 |
不砍一棵樹的林業、炭業創新 Ft. 十大傑出青年 陳偉誠
|
Feb 23, 2025 |
宏觀的大學教育:解決一輩子的問題 Ft. 清華大學校長 高為元
|
Feb 16, 2025 |
科學傳播與你我生活 Ft. 中華科學傳播協會理事長 陳清河
|
Feb 09, 2025 |
電信業服務的永續軸線 Ft. 中華電信總經理 林榮賜
|
Feb 02, 2025 |
藍色脈動!打造AI數據海洋生物資料庫 Ft. 藍色脈動創辦人 趙健舜
|
Jan 26, 2025 |
落葉歸根枝葉園圃,打造社區公園小小生態圈 Ft. 里山里海工作室 黃建雄老師
|
Jan 19, 2025 |
扛起八百斤重擔,催生坪林藍鵲茶 Ft. 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黃柏鈞、林宜平
|
Jan 12, 2025 |
從刑事科學看預防詐騙 Ft.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教授 李承龍
|
Jan 05, 2025 |
雲端服務與永續大未來 Ft. 伊雲谷董事長 蔡佳宏
|
Dec 29, 2024 |
川普2.0時代,科技供應鏈變遷的機會與挑戰 Ft. DIGITIMES副總經理 黃逸平
|
Dec 22, 2024 |
南韓戒嚴風暴與東亞情勢變遷 Ft.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 李明
|
Dec 15, 2024 |
空污與健康的福爾摩斯 Ft.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許媛婷
|
Dec 08, 2024 |
新荒野美學!台灣原生種植物引進景觀設計 Ft.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公司總監 吳書原
|
Dec 01, 2024 |
不只買菜更是養田,跟農夫一起看天吃飯 Ft. 社會企業「直接跟農夫買」創辦人 金欣儀
|
Nov 24, 2024 |
AI大趨勢!文組學科的機會與挑戰 Ft. 師鐸獎得主 蔡淇華
|
Nov 17, 2024 |
三十年的原民志業,種樹一家的永續哲學 Ft. 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理事長宋文生、志工勒斯樂絲
|
Nov 10, 2024 |
科系探索少走彎路,奠基學習第一步 Ft. 啟夢教育創辦人 許匡毅
|
Nov 03, 2024 |
美國大選與美中台局勢變遷 Ft.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譚偉恩
|
Oct 27, 2024 |
以IC降噪音,保護聽力以人為本 Ft. 律芯科技創辦人 薛宗智
|
Oct 20, 2024 |
國科會推動晶創臺灣,TTA搭建新創產業化基地,打造臺灣成為創新解決方案輸出大國 Ft. 國科會主委 吳誠文
|
Oct 13, 2024 |
在地素材綠建築,打造台灣竹構建築新未來 Ft.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甘銘源
|
Oct 06, 2024 |
教育,不用獎勵? Ft. 實人實驗教育創辦人彭瑜亮
|
Sep 29, 2024 |
良師的用心,翻轉生命,過動兒邁向創新教育理想 Ft. 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 林哲宇
|
Sep 22, 2024 |
城市建菜園,都市農耕的綠色影響力 Ft. 共耕食代發起人 詹凱毓、林子勛
|
Sep 15, 2024 |
大學校長成樂齡大學生!從職涯高峰到退休的漸進轉型 Ft. 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名譽講座教授 顏鴻森
|
Sep 08, 2024 |
技職「國手」生涯路!學用接軌創造技職榮光 Ft. Skills for U創辦人 黃偉翔
|
Sep 01, 2024 |
站在地方最前線,深化整合在地幸福生活 Ft.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陳美伶
|
Aug 25, 2024 |
美國大選變化與美中台關係 Ft.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 嚴震生教授
|
Aug 18, 2024 |
花蓮強震的新啟示,建築物防震與補強須知! Ft.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物組組長林瑞良博士
|
Aug 11, 2024 |
3D版本立體空間的網路—元宇宙翻轉工作與生活 Ft.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
|
Aug 04, 2024 |
從新冠到腸病毒:國衛院最新研究,夏日傳染病防治提醒 Ft. 國家衛生研究院 陳為堅副院長、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 周彥宏
|
Jul 28, 2024 |
走出憂鬱谷的三心二一 Ft. 科技部陳良基前部長、王素梅女士
|
Jul 21, 2024 |
看見希望,走出憂鬱流沙 Ft.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、王素梅女士
|
Jul 14, 2024 |
教育學習沒有框架,雜學引領未來方向 Ft. 雜學校創辦人 蘇仰志
|
Jul 07, 2024 |
面對2050淨零碳排,綠色成長戰略如何定? Ft. 環境部長 彭啓明
|
Jun 30, 2024 |
向大自然學習,亞洲唯一永久綠旗生態學校 Ft. 虎山實驗小學校長 林勇成
|
Jun 23, 2024 |
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台灣前景 Ft.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杜奕瑾
|
Jun 16, 2024 |
小家電維修所,減廢減碳再造電器第二春 Ft. 小家電維修所發起人 黃子晏
|
Jun 09, 2024 |
AI浪潮乘勢而行 讓科技為你省時省力 Ft. 台灣高效能創新研究有限公司創辦人 黃博駿
|
Jun 02, 2024 |
回收大百科,讓資源不再走錯棚 Ft. RETHINK共同創辦人 黃之揚
|
May 26, 2024 |
台灣為何要有自己的GPT? Ft. 國科會可信任AI對話引擎TAIDE專案模型訓練組召集人 蔡宗翰教授
|
May 19, 2024 |
塑膠可迅速分解?PLA的挑戰與新生 Ft. 中山大學環工所副教授 張耿崚
|
May 12, 2024 |
永續金融,推動企業ESG的新動力 Ft.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 劉宗聖
|
May 05, 2024 |
植物彌賽亞,打造台灣保種方舟 Ft.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董景生博士
|
Apr 28, 2024 |
強震救災之後:花東醫療人才需求與培育面面觀 Ft. 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、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宗鷹醫師
|
Apr 21, 2024 |
扭轉奇『雞』,奧萬大楓紅雞化身地方產業最強發動機 Ft. 林國彰科長、土雞媽媽何美欄
|
Apr 14, 2024 |
邦克列酸(米酵菌酸)毒性與民眾食安防範 Ft.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
|
Apr 07, 2024 |
優秀軟體業,解台灣產業痛點! Ft. 運籌網通執行長 彭麗蓁
|
Mar 31, 2024 |
台灣海洋已推入加護病房?水下攝影揭開海洋生態美麗與哀愁 Ft. 李景白導演
|
Mar 24, 2024 |
循環經濟落地,國際趨勢引發企業轉化 Ft. REnato lab執行長 歐陽藹寧
|
Mar 17, 2024 |
鶯歌陶瓷重鎮再出發!設計開拓產業新生 Ft. T22計畫主持人 艾淑婷
|
Mar 10, 2024 |
城市美學計畫!跨域整合設計力 Ft.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張基義
|
Mar 03, 2024 |
近千位科學家,守護科學新聞真相! Ft.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 陳璽尹
|
Feb 25, 2024 |
陽光下的綠金,有感綠電不只減碳還能賺錢 Ft. 陽光伏特家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馮嘯儒
|
Feb 18, 2024 |
女力創業!空間美學的科技創新 Ft. 明星電控科技創辦人 鍾菀婷
|
Feb 11, 2024 |
不是取代看護,是協助人類照顧!長照機器人更人性活潑! Ft. 陽明交大王聖智教授、全智通王兆祥經理
|
Feb 04, 2024 |
移動平權!從計程車出發的城鄉孤老交通服務 Ft. 台灣微光行動協會理事長 侯勝宗教授
|
Jan 28, 2024 |
轉型脫離化石燃料!COP28之後的全球與台灣挑戰 Ft.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汪中和博士
|
Jan 21, 2024 |
從混跡街頭到走上舞台,逆風劇團給迷途青少年一雙翅膀 Ft. 逆風劇團團長 成瑋盛
|
Jan 14, 2024 |
食農教育當道,每天的生活選擇題 Ft.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玠廷
|
Jan 07, 2024 |
廢棄物細分類,由社區出發的資源循環力 Ft. 國立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 劉炯錫教授
|
Dec 31, 2023 |
世界當教室,尋找生命價值的冒險課程 Ft. 冒險教育家 謝智謀教授
|
Dec 24, 2023 |
一對一課輔不斷電,薪傳書店點亮嘉義鄉間 Ft. 薪傳二手書店創辦人 黃金山
|
Dec 17, 2023 |
以經濟驅動減碳!循環材料綠建材 Ft. 再生綠建材產業推動聯盟召集人 陳文卿博士
|
Dec 10, 2023 |
四季料理,自覺飲食,傳遞『真食知識』的酸女孩 Ft. 酸女孩創辦人 蔡靜如
|
Dec 03, 2023 |
創新教育 AR/MR技術與校園實境解謎 Ft. 國立新化高中 莊蕙瑄、楊雅玲老師
|
Nov 26, 2023 |
垃圾堆中的蛻變,螢火蟲書屋成社區心臟 Ft. 螢火蟲書屋創辦人 葉家豪
|
Nov 19, 2023 |
AI人才需求殷切,稀缺現況如何解? Ft.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 蔡明順
|
Nov 12, 2023 |
企業得人,人得幸福,職涯與家庭分工再平衡 Ft. 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 蔡淯鈴
|
Nov 05, 2023 |
眼中微光引領方向,身心障礙藝文推廣 Ft.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秘書長 朱萬花
|
Oct 29, 2023 |
以巴戰火爆發!渺茫的和平,難解的習題 Ft.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嚴震生教授
|
Oct 22, 2023 |
福島核汙水排放,輻射監測與食安知多少? Ft. 核安會輻射防護組簡任技正 林貞絢
|
Oct 15, 2023 |
從飛彈到半導體,微波科技應用與創新創業 Ft. 宏碩系統總經理 陳漢穎
|
Oct 08, 2023 |
永續教育,從解決身邊的問題開始 Ft. 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執行長 許芯瑋
|
Oct 01, 2023 |
存一座森林,領永續的利息:原鄉森林博物館的故事 Ft. 鸞山森林博物館館長 阿力曼
|
Sep 24, 2023 |
地球解方!5% Design Action開創永續發展合作模式 Ft. 5%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執行長楊振甫博士
|
Sep 17, 2023 |
人文思維成AI科技助力,人工智慧與假消息的神魔對決 Ft.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蔡宗翰
|
Sep 10, 2023 |
虛擬主播的能與不能 Ft. 民視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 胡婉玲
|
Sep 03, 2023 |
海龜天堂的環境教育 Ft. 正好友生態環保旅店負責人 蔡正男
|
Aug 27, 2023 |
AI浪潮衝擊!美術從業者被取代?還是優化? Ft.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兼任講師 高捷
|
Aug 20, 2023 |
金山漫遊!北海創生論壇帶領地方共好 Ft. 北海創生論壇創辦人 賴家華
|
Aug 13, 2023 |
AI百花齊放,ChatGPT與真實世界的碰撞衝擊 Ft. 寶博士葛如鈞
|
Aug 06, 2023 |
紙感相機極簡美學,時代雜誌欽點的台灣創意 Ft. 紙綸科技創辦人 林秋吉
|
Jul 31, 2023 |
天氣熱,電價漲,需要節電節費新觀念!Ft. 今時科技共同創辦人 陳信宏
|
Jul 23, 2023 |
永續食材指南!改變世界從吃開始 Ft. 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
|
Jul 16, 2023 |
廢棄物成低碳再生燃料 Ft. 隆順綠能科技共同創辦人陳俊宇博士
|
Jul 09, 2023 |
社群串聯力量大,學習分享推己及人 Ft. 2023年總統教育獎得主 李宛軒
|
Jul 02, 2023 |
社會學家創辦社會企業,做小農誠食的靠山 Ft. 好食機農食整合公司創辦人 謝昇佑
|
Jun 25, 2023 |
低軌衛星的風險:台灣的角色與機會 Ft. 中研院院士、臺灣太空科學聯盟主席 葉永烜
|
Jun 18, 2023 |
搶救科技人才新血輪,高中學分與大學考招再思索 Ft. 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 張耀文
|
Jun 11, 2023 |
從線性到循環,新經濟模式開創永續商機 Ft. 國立成功大學環工系助理教授 林心恬
|
Jun 04, 2023 |
從一碗拉麵湯頭到地方創生 Ft.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/誠食生活家創辦人 任聿新
|
May 28, 2023 |
漁電共生,不能重電輕漁 Ft. 旭海安溯水產公司負責人 黃國良
|
May 21, 2023 |
品牌不會自然形成!品牌力,營造台灣競爭力
|
May 14, 2023 |
教授創業!眼動追蹤、元宇宙趨勢與創新創業 Ft. 見臻科技創辦人、台大電機系教授簡韶逸
|
May 07, 2023 |
地方有「人」,才有地方創生!建立民間地方創生大平台 Ft.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陳美伶
|
Apr 30, 2023 |
海島台灣─探索漁業、生態與人海關係 Ft.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張卉君
|
Apr 23, 2023 |
生生不息綠建築的全新樣貌 Ft.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林章鍊主持建築師
|
Apr 16, 2023 |
網路詐騙、個資外洩威脅大!個人防護與資安對策 Ft.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主席 黃勝雄
|
Apr 09, 2023 |
永續潔淨環保餐具!企業ESG與商業模式新結合 Ft. 鉅田潔淨技術公司創辦人 黃千鐘
|
Apr 02, 2023 |
給青少年出路,陪伴與保護的未來咖啡 Ft.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秘書長江元凱
|
Mar 26, 2023 |
大缺工時代!中高齡就業與營運思維再調整 Ft.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暨人資長 鍾文雄
|
Mar 19, 2023 |
從田董開始的美麗故事,讓農地成水鳥之鄉 Ft. 新南田董米創辦人 林哲安
|
Mar 12, 2023 |
森林是淨零碳排關鍵,政策到位不可缺 Ft. 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
|
Mar 05, 2023 |
山林影像、珍貴生態,史前神獸山椒魚的前世今生 Ft. 麥覺明導演
|
Feb 26, 2023 |
美感教育從教科書開始 Ft. 美感細胞協會共同創辦人 陳慕天
|
Feb 19, 2023 |
Taiwan can help! 台灣特種搜救隊救援土耳其震災 ft. 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陳義豐隊長
|
Feb 12, 2023 |
數位創新,破除醫療照護資源不均 ft. WaCare執行長 潘人豪
|
Feb 05, 2023 |
幼教創新不間斷,全球變遷下培育孩子能力的關鍵 ft. 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創辦人唐富美
|
Jan 29, 2023 |
青年創業精品線上課:回應民眾知識學習趨勢 ft. 知識衛星共同創辦人薛佳文
|
Jan 22, 2023 |
匠心獨具!木工技藝翻轉偏鄉 ft. 台灣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創辦人 王嘉納
|
Jan 15, 2023 |
後疫情時代尚未來臨!新的威脅與應變 ft.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
|
Jan 08, 2023 |
生涯規劃不茫然,校園學規師陪你找方向 ft.台大學習規劃辦公室執行長鄭如珊
|
Jan 01, 2023 |
反應靈活,開創時尚美學創業思維 ft. 時尚插畫藝術家塗至道
|
Dec 25, 2022 |
我們的使命:翻轉偏鄉貧窮! Ft.種籽社會企業創辦人陳在惠
|
Dec 18, 2022 |
彌補教育落差,偏鄉化學遊樂趣! Ft. 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執行長高憲章博士
|
Dec 11, 2022 |
滑水女王水上逐夢,返鄉創立社子島滑水基地 Ft. 滑水金牌李瑋珊
|
Dec 04, 2022 |
遇見天使!國際級藝術家優席夫的利他之旅
|
Nov 27, 2022 |
從拜習會到美台貿易談判,緊張局勢真有緩和? Ft.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
|
Nov 20, 2022 |
站在氣候變遷最前線,永續企業挺進格陵蘭 ft. 歐萊德董事長 葛望平
|
Nov 13, 2022 |
解析中共二十大,美中台局勢波濤洶湧 ft.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
|
Nov 06, 2022 |
首座極地研究站,氣候變遷下台灣的身影 ft.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長倪春發教授
|
Oct 30, 2022 |
電動車與減碳:另一種聲音 ft.臺大機械系榮譽教授鄭榮和
|
Oct 23, 2022 |
企業新創相輔相成,避開投資雷區 ft. 台大創意創業中心執行長曾正忠教授
|
Oct 16, 2022 |
綠電一定比較貴?綠電訂閱制與新能源發展
|
Oct 09, 2022 |
獻計止戰!美中爭霸下,亞洲半導體競合與台灣策略 ft. 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
|
Oct 02, 2022 |
預測精準反應迅速,醫護的AI神隊友
|
Sep 25, 2022 |
ESG報告導入AI,精準鎖定企業永續策略
|
Sep 18, 2022 |
量子電腦潛力驚人,迎向量子時代2.0!Ft. 量子國家隊召集人果尚志教授
|
Sep 11, 2022 |
百年大旱餘悸猶存,如何靠抓漏省下一座石門水庫?
|
Sep 04, 2022 |
生生用平板,未來教室的新樣貌
|
Aug 28, 2022 |
中共軍演後,國際關係分析與大戰略思維
|
Aug 21, 2022 |
804中共圍台軍演,真實狀況大解析
|
Aug 14, 2022 |
台灣健康醫療最前線!醫人醫病也醫心,居家醫療,拉近距離
|
Aug 07, 2022 |
低碳旅行與淺山永續城鄉:作家劉克襄
|
Jul 31, 2022 |
青年打造台灣厝,跨域綠建築征服歐洲
|
Jul 24, 2022 |
海洋保育刻不容緩!台灣海洋保護缺失的一塊
|
Jul 17, 2022 |
螢火蟲「觀光」熱潮,如何保護生態?專家有話要說!
|
Jul 10, 2022 |
當企業結成ESG聯盟—為農林漁牧開拓科技未來!專訪大聯大永續長、友尚曾國棟董事長
|
Jul 03, 2022 |
創夢客:開創地方創生與教育之夢
|
Jun 26, 2022 |
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:9%~12%氫能大解密
|
Jun 19, 2022 |
中研院林本堅院士專訪—半導體趨勢與人才培育—下集
|
Jun 12, 2022 |
中研院林本堅院士專訪—半導體趨勢與人才培育—上集
|
Jun 05, 2022 |
Re Fashion─拾尚衣櫃新選擇
|
May 29, 2022 |
從魯蛇到教授,教育博士簡志峰談素養教育
|
May 22, 2022 |
Covid-19疫情升高!重症與後遺症提高警覺!
|
May 15, 2022 |
環保新創,連結眾人一起「奉茶」
|
May 08, 2022 |
來聽聽AI音樂!AI音樂科技大解密
|
May 01, 2022 |
惜食減碳增營收,從科技出發的良食革命
|
Apr 24, 2022 |
AIA美國建築師協會大獎,台灣首例!女性建築師的生涯歷程
|
Apr 17, 2022 |
從傳產到家飾精品,連接兩代人的設計結晶
|
Apr 10, 2022 |
從冷門到爆紅,AI自然語言處理的無限可能
|
Apr 03, 2022 |
從AI出發!科技教育不能等,育才向下扎根
|
Mar 27, 2022 |
現代程普!從千人程式課談跨域數位人才
|
Mar 20, 2022 |
烏俄戰火延燒,歐陸、全球與兩岸局勢分析
|
Mar 13, 2022 |
不像電腦的電腦,你保護了嗎?工控資安快篩新藍海
|
Mar 06, 2022 |
綠電時代來臨!轉型關鍵與未來展望
|
Feb 27, 2022 |
全球首創!最快3分鐘檢測新冠病毒
|
Feb 20, 2022 |
台灣企業新動能!新創投資與產業創生
|
Feb 13, 2022 |
酵素堆肥有奇效,人與土地再平衡
|
Feb 06, 2022 |
沙發客在台灣:打破刻板印象的真實互動
|
Jan 30, 2022 |
高齡人口無人伴,外送金孫來幫忙
|
Jan 23, 2022 |
翻轉能源貧窮,精準節能助弱勢
|
Jan 16, 2022 |
電動車減碳?發展潛力多驚人?
|
Jan 09, 2022 |
元宇宙浪潮,新世紀的開端
|
Jan 02, 2022 |
女力爆發!群策群力化解福衛五號危機
|
Dec 26, 2021 |
從USR到NPO,堅定守護每道微光
|
Dec 19, 2021 |
AI智能點雲技術,從建築界到自駕車!
|
Dec 12, 2021 |
外送廢棄物大增!如何攜手友善環境?
|
Dec 05, 2021 |
天賜糧源,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
|
Nov 28, 2021 |
石墨烯面面觀
|
Nov 21, 2021 |
客製化慈善食物箱!前國防部發言人為弱勢存入未來希望
|
Nov 14, 2021 |
不分年齡不容小覷──公民行動力
|
Nov 07, 2021 |
在地智慧,自然風貌,手作步道串全島
|
Oct 31, 2021 |
面對晶片荒,美商務部問卷引熱議,台灣科技產業戰略如何佈局?
|
Oct 24, 2021 |
消防職人劇引話題,防災逃生一念間
|
Oct 17, 2021 |
服務機器人可愛風!溫暖陪伴,度過年長者孤獨風暴
|
Oct 10, 2021 |
慎防孤獨導致「無緣社會」!
|
Oct 03, 2021 |
全球警報!氣候變遷已進入「緊急狀態」!
|
Sep 26, 2021 |
古物揭密!文物與科學在故宮相遇
|
Sep 19, 2021 |
一步一腳印的台灣太空夢
|
Sep 12, 2021 |
台海危機潛伏!從美國自阿富汗撤軍看台灣防衛
|
Sep 05, 2021 |
從疫苗到IT—Covid-19防疫科技面面觀
|
Aug 29, 2021 |
金牌祕笈?運動產業、運動風氣整體提升是關鍵!
|
Aug 22, 2021 |
從科普、抗疫到生態永續──台灣全記錄
|
Aug 15, 2021 |
黑潮與鯨豚,海洋文化深度解讀
|
Aug 08, 2021 |
氣候變遷?人為因素?搶救珊瑚刻不容緩
|
Aug 01, 2021 |
抗疫持久戰,心理健康如何兼顧?
|
Jul 25, 2021 |
疫情、線上教學與台灣教育大未來
|
Jul 18, 2021 |
十年青創,打造商業與理念共存的影響力企業
|
Jul 11, 2021 |
全球晶片荒與半導體產業發展
|
Jul 04, 2021 |
關鍵風險管理!複合式災害的長程應對
|
Jun 27, 2021 |
Taiwan can help! 烽火邊界的難民棲身所
|
Jun 20, 2021 |
新冠疫情當前,國產疫苗到底好不好?
|
Jun 13, 2021 |
自己的牛奶自己救!
|
Jun 06, 2021 |
疫情告急中!影響有多大?世界經濟現況與台灣經濟展望
|
May 30, 2021 |
二把手學校:社創人才育成,回流催生新力量
|
May 23, 2021 |
資安即國安,人才的養成與國際競爭力
|
May 16, 2021 |
旅美矽谷女工程師,人文的眼看科技產業
|
May 09, 2021 |
給偏鄉教育更多選擇,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!
|
May 02, 2021 |
台灣進入無人駕駛時代!
|
Apr 27, 2021 |
向未來學習:永續未來,即刻行動
|
Apr 18, 2021 |
台灣學子打造電動車,追尋賽車夢
|
Apr 11, 2021 |
永續海洋高科技監測:從衛星到無人機
|
Apr 04, 2021 |
法律保護傘之外的人—無國籍者何去何從?
|
Mar 28, 2021 |
美中科技戰新形勢,台灣如何因應?
|
Mar 21, 2021 |
鳳梨之亂?從鳳梨事件出發,解析台灣農產內外銷佈局
|
Mar 14, 2021 |
AI物聯網助攻台灣養好魚
|
Mar 07, 2021 |
洞悉共機擾台與局勢變化,和中共十四五意義之解讀
|
Feb 28, 2021 |
氣候變遷指標止跌,談台灣努力的方向
|
Feb 21, 2021 |
新竹年輕創意力!設計師帶你創造居家生活美學
|
Feb 14, 2021 |
立足台灣,大膽創新!談AI落地應用
|
Feb 07, 2021 |
做工的人認命不認輸,卻可能輸給了制度
|
Jan 31, 2021 |
面對新冠疫情,哪種疫苗才有效?從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談防疫
|
Jan 24, 2021 |
節能綠領有辦法,你能參與!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為你解密
|
Jan 17, 2021 |
不怕夢做大,找到對的人一起做動畫!
|
Jan 10, 2021 |
新年看環評!產業與環保的兩難有解
|
Jan 03, 2021 |
為台灣而戰的海洋吸塵器:湛鬥機!
|
Dec 27, 2020 |
數位公民外交,走向國際新思維
|
Dec 20, 2020 |
人機共舞,文創就業—沉浸劇場咖啡香
|
Dec 13, 2020 |
海外人才返台與AI創新、傳產轉型
|
Dec 06, 2020 |
跨國企業加碼投資,展望雲端數位島
|
Nov 29, 2020 |
海外學人返台:當心理學博士進入高科技產業
|
Nov 22, 2020 |
宅經濟新思維,環保包材的逆襲
|
Nov 15, 2020 |
琉璃工藝華麗轉身
|
Nov 08, 2020 |
耳中新世界,掀華語播客潮
|
Nov 01, 2020 |
你要的課程,我幫你開!青年創業線上學習新趨勢
|
Oct 25, 2020 |
把握後疫情時代先機,台美人才循環大聯盟布局
|
Oct 18, 2020 |
無障礙資訊,比無障礙設施更重要!(網路加強版)
|
Oct 11, 2020 |
健康樂活到八五,繼續樂齡到百二!工研院彭裕民副院長談智慧長照
|
Oct 04, 2020 |
潑猴或台灣在地珍寶?野生動物的理解與共存
|
Sep 27, 2020 |
搭起橋樑的世代──文化紮根Kasavakan
|
Sep 20, 2020 |
教育:生生不息的愛—孩子的書屋
|
Sep 13, 2020 |
帶著走的心電圖!新科技與生醫應用
|
Sep 06, 2020 |
從台灣大地的香水,談文創產業的跨界融合
|
Aug 30, 2020 |
AI幫你學英文?
|
Aug 23, 2020 |
疫情之下表藝團隊的存亡時刻—專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
|
Aug 16, 2020 |
美中對抗方興未艾,台灣如何因應?(網路加強版)
|
Aug 09, 2020 |
蹲最低的跳最高,疫情下台灣旅遊業求生
|
Aug 02, 2020 |
聚焦宜蘭—數位領航,科技飛翔
|
Jul 26, 2020 |
台灣今年熱不熱?面對全球暖化危機最前線!
|
Jul 19, 2020 |
新世代跨領域人才培育探索
|
Jul 12, 2020 |
生態旅遊新概念,做一個更輕盈負責的旅人
|
Jul 05, 2020 |
偏鄉醫療長照,在台灣中心帶來關懷
|
Jun 28, 2020 |
防範數位世代下的性別暴力
|
Jun 21, 2020 |
沈春華的減碳筆記:電動機車真的環保嗎?
|
Jun 14, 2020 |
世界海洋日:現代愚公移山?海岸邊開始的環保革命
|
Jun 07, 2020 |
築一道綠色長城,守護環境與海岸的溫柔綠手指
|
May 31, 2020 |
面對聖經級飢荒威脅,Taiwan can help!
|
May 24, 2020 |
新冠防疫:國產疫苗新突破
|
May 17, 2020 |
城市,不可忽略的氣候角色
|
May 10, 2020 |
新冠病毒醫療研發與防疫新利器!臺灣AI雲超級電腦
|
May 03, 2020 |
AI智慧製造與人才培育-兼談科技防疫之展望
|
Apr 26, 2020 |
長期查核!台灣工業節能真貌
|
Apr 19, 2020 |
打造微型文創軍團 大稻埕風華再起
|
Apr 12, 2020 |
為銀髮族找室友:青銀共居實驗計畫在台灣
|
Apr 05, 2020 |
從特效化妝國際冠軍到台灣青創
|
Mar 29, 2020 |
台灣每年死亡1800個孩子,如何預防?
|
Mar 22, 2020 |
玖樓共生公寓:青創與未來的居住想像
|
Mar 15, 2020 |
培育台灣跨領域人才!DIGI+Talent計畫
|
Mar 08, 2020 |
國家衛生研究院:抗新冠病毒,建防疫長城
|
Mar 01, 2020 |
108課綱、新冠病毒疫情、與我們的教育
|
Feb 23, 2020 |
臺灣劇藝新美學:國光劇團的品牌創新
|
Feb 16, 2020 |
新型冠狀病毒:疫情下的傳播學
|
Feb 09, 2020 |
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:李家同談精密工業與人才培育
|
Feb 02, 2020 |
賦予傳統新生命,將現代設計融入琺瑯工藝
|
Jan 26, 2020 |
選後看兩岸與台美關係
|
Jan 19, 2020 |
世界的隱形冠軍在台灣!
|
Jan 12, 2020 |
風土經濟學,有意義的觀光好生意
|
Jan 05, 2020 |
青創,從一個點子出發
|
Dec 29, 2019 |
海外科技人才在台灣
|
Dec 22, 2019 |
如何讓創新成為事業?
|
Dec 15, 2019 |
跨界.混種.藝世界 豪華朗機工的藝術共創實踐
|
Dec 08, 2019 |
理性選擇—2020大選面面觀
|
Dec 01, 2019 |
蟲蟲立大功!台灣的昆蟲循環經濟
|
Nov 24, 2019 |
球型馬達:高一休學的「自造者」獲得國際大獎
|
Nov 17, 2019 |
從信用卡分期到P2P—金融科技在台灣
|
Nov 10, 2019 |
台灣半導體發展與人才培育—金聯舫教授專訪
|
Nov 03, 2019 |
Taiwan Drone 100!從百架無人機「群飛」到產業發展
|
Oct 27, 2019 |
走進音樂廳,聚焦台灣的聲音
|
Oct 20, 2019 |
搶救大滅絕,植物保種世界第一在台灣!
|
Oct 13, 2019 |
不再聞癌色變!癌症治療未來新希望─中國醫藥大學洪明奇校長專訪
|
Oct 06, 2019 |
古建築與新生活,跨時空的對話
|
Sep 29, 2019 |
九二一20週年,談台灣防震的現在與未來
|
Sep 22, 2019 |
勾起你的好奇心,繁花盛開的音樂之路
|
Sep 15, 2019 |
超級電腦大賽全球總冠軍!台灣青年競爭力解析
|
Sep 08, 2019 |
AI 助攻教育,「因材網」迎來適性教學時代!
|
Sep 01, 2019 |
科技,讓農業更有智慧!
|
Aug 25, 2019 |
醫療創新!生物3D列印大未來
|
Aug 18, 2019 |
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,台灣如何找到契機?
|
Aug 11, 2019 |
日韓貿易戰大解密
|
Aug 04, 2019 |
遠山呼喚 在尼泊爾種植教育
|
Jul 28, 2019 |
青年創業X社會企業X地方創生 甘樂文創要翻轉三峽
|
Jul 21, 2019 |
如何帶動閱聽人「深入讀新聞」?數位新聞的新嘗試
|
Jul 14, 2019 |
公投法修訂的影響與瑞士經驗
|
Jul 07, 2019 |
用閃電把空氣變成膠水!電漿技術的獲利潛能
|
Jun 30, 2019 |
台灣藝術文化發展的軌跡
|
Jun 23, 2019 |
你的生活將離不開AI!科技部長陳良基談國家AI戰略「金頭腦」
|
Jun 16, 2019 |
T Fashion! 快時尚浪潮下的台灣機會
|
Jun 09, 2019 |
高齡社會的支援辦法「在宅醫療」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張凱評專訪
|
Jun 02, 2019 |
城市的印記,浪人的追尋
|
May 26, 2019 |
你、我、青年就業,還有大家都在談的自貿區—馬凱教授專訪
|
May 19, 2019 |
畢業季!新鮮人無可迴避的行銷(網路加強版)
|
May 12, 2019 |
炒菜也要戴口罩?PM2.5專家大解密!
|
May 05, 2019 |
人造衛星,發射!台灣航太產業全球前十強?
|
Apr 28, 2019 |
從世界回望台灣:和平號大海學校
|
Apr 21, 2019 |
從賽德克蝴蝶天堂,看原住民青年返鄉
|
Apr 14, 2019 |
「長照四包錢」怎麼用?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專訪
|
Apr 07, 2019 |
你是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嗎?施振榮董事長為你搭建舞台!
|
Mar 31, 2019 |
台灣人不讀書?閱讀寒冬或春燕已來
|
Mar 24, 2019 |
溫柔革命:BBC年度百大女性林念慈
|
Mar 17, 2019 |
物聯網進高中、甚至小學?前科技部代理部長林一平教授專訪
|
Mar 10, 2019 |
舊鞋救命!當台灣兩百萬雙鞋進入非洲之後
|
Mar 03, 2019 |
美中貿易戰—牽一髮,動台灣
|
Feb 24, 2019 |
從電競看台灣:娛樂、硬體、社群到產業契機
|
Feb 17, 2019 |
台灣最嚴重的疾病是什麼?聽見全球生死大數據
|
Feb 10, 2019 |
觀光發展,美食不可缺!飲食名作家焦桐談美食觀光
|
Feb 03, 2019 |
當蜻蜓飛起的一刻──徐仁修的生態影像故事
|
Jan 27, 2019 |
從大陸P2P風暴到眾籌集資,金融科技大解析!(網路加強版)
|
Jan 20, 2019 |
原住民實驗高中初試啼聲!「原聲國際學院」的故事
|
Jan 13, 2019 |
台灣企業CSR,創意百花齊放!
|
Jan 06, 201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