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sten to a podcast, please open Podcast Republic app. Available on Google Play Store and Apple App Store.
Episode | Date |
---|---|
印象寫真館98:深耕社區長輩心田—南埔生命之河用藝術與陪伴點亮熟齡光芒
|
Aug 16, 2025 |
知識變黃金,翻轉從現在開始—讓AI專家系統助你一鍵開啟智慧淘金路!
|
Aug 09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7:當國寶工藝遇上科技人—新瓦屋開啟一場匠心獨具的指尖技藝對話
|
Aug 02, 2025 |
大新竹教育新藍圖—國立陽明交大與竹北高中的共學進行式
|
Jul 26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6:《造山者》背後的築夢人—看見台灣半導體50年榮光與科技島人的故事
|
Jul 19, 2025 |
小鎮民主的奇蹟—從獨立書店老闆到鎮長✏️劉育育用週記讓苑裡再掀海風
|
Jul 12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5:聖山的祝福,祖靈的守護—大霸尖山畢業尋根禮讚⛰️見證泰雅孩子的自信成長
|
Jul 05, 2025 |
空中女路5:整合旅遊與科技,用旅遊票券改寫產業版圖—跟著裘以嘉的「自由行」走上創新之路
|
Jun 28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4:畫筆為心靈開路,藝術與信仰交織—原鄉藝術家的「蛻變」雙視界
|
Jun 21, 2025 |
空中女路4:從廟口到鳳凰救護,一碗羹熬出愛與勇氣—品味雅珍號陳美枝溫暖心胃的「羹湯人生」
|
Jun 14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3:九芎林開庄250年—走入地方文史風景《九芎林拾遺》聆聽土地深處的呢喃
|
Jun 07, 2025 |
空中女路3:阿公阿嬤沖出人生香氣—走訪海山鹿仔坑,聽廖育璿與長輩共譜銀髮生活的幸福練習曲
|
May 31, 2025 |
空中女路2:一張紙,撐起整個時代的記憶—走進張秀美深刻連結蓪草文化與土地的工藝旅程
|
May 24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2:讓光穿越荒蕪—親愛愛樂打造竹東「音樂巷」藝術新地景🎼譜出希望樂章
|
May 17, 2025 |
空中女路01:肩負使命為文化寫歷史—走讀洪惠冠在新竹文化發展裡的輝煌足跡
|
May 10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1:由人文地景產走入「科技城裡的桃花源」—探索護國神山金山面
|
May 03, 2025 |
校園國際化增加多元文化氛圍,僑生除學習專業技能知識,更愛上新竹熱愛台灣!
|
Apr 26, 2025 |
印象寫真館90:教育發展與文化保存的拉鋸—守護創校日式宿舍群,守住85年的竹商校園記憶!
|
Apr 19, 2025 |
單口、即興喜劇、漫才…「站立風城」掀起笑浪🌊新竹喜劇文化風再起
|
Apr 12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9:百年好合的雙館建築—新竹州圖書館與市役所的榮光綻放
|
Apr 05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8:沒有想像中的遠—挖掘作品深蘊,探看陽明交大建築展的建築新概念
|
Mar 29, 2025 |
尋自己的光!讓罕病不被罕見—藝術家徐若鈞溫暖茁壯的生命故事
|
Mar 22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7:從前從前,有家金淼寫真舘—回首楊梅壢,串起大新竹的深刻記憶
|
Mar 15, 2025 |
光和光交織的繽紛繪畫—2025新竹逗席攝影節,感受新竹的日常與美好!
|
Mar 08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6:從「去做番仔牛」到「嫁做番仔婆」,爬梳平埔客族群融合的歷史過程
|
Mar 01, 2025 |
歷經陶藝、茶農到孵化20年的唸謠,超級奶爸賴傳莊讓古老語彙魅力再現
|
Feb 22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5:入境問俗or入境隨俗—駐外人員的職涯視野與文化思維
|
Feb 15, 2025 |
浸淫音樂世界一甲子的樂器界傳奇達人—永遠的音樂老師陳賢東
|
Feb 08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4:透過「智慧旅遊與雙語計畫」強化專業力,由在地新竹走進世界地圖
|
Feb 01, 2025 |
用音樂帶您「瘋」新竹—來自巨星的老師與她們的竹塹金曲創作故事
|
Jan 25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3:走入平埔文物大觀園—陳水木從「番仔契」到平埔族群研究
|
Jan 18, 2025 |
懷著飛翔之夢,驅動無數創造力—陽明交大教職員合唱團踏上音樂時空之旅
|
Jan 11, 2025 |
印象寫真館82:新竹客運的起點與終點—為桃竹苗地區領航一世紀的老字號客運
|
Jan 04, 2025 |
客雅溪畔話竹師—桃竹苗地區初等教育師資培育的蛻變故事
|
Dec 28, 2024 |
印象寫真館81:用書寫文字利他—探索在地《庄肚个文史學家》知識寶藏
|
Dec 21, 2024 |
每個孩子都是種子—為育苗,新代教育基金會協助教育,投資未來!
|
Dec 14, 2024 |
印象寫真館80:新竹文學散步秘境5路線大公開🚶虛實交錯在地文史、實境遊戲與AR
|
Dec 07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9:因投入而深入—竹女百年校慶,攜手關西高中踏上百年通學之道
|
Nov 30, 2024 |
將喝酒的情懷變成書寫的音樂!聽孫大川《用筆來唱歌》🎶再把聲音種回部落裡
|
Nov 23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8:被頂大教授耽誤的脫口秀演員—阿太老師,要你盡興體驗《笑到噴藥水》
|
Nov 16, 2024 |
永續發展不再只是環保議題!ESG從觀念到實踐-突破困境,該從何處著手?
|
Nov 09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7:走入來自吟遊詩人阿淘哥與他們之間生命經驗的《傳弦》音樂故事!
|
Nov 02, 2024 |
城鄉魅力大賞「情定打磚窩」再現被世人遺忘的磚窯廠方形大煙囪,成芎林亮麗新地標!
|
Oct 26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6:每個人手中都該有顆小石頭🪨立石十刻由疊石頭體驗親子教育與環境之美
|
Oct 19, 2024 |
緣起不滅的台日友好!來自鶴的報恩🦩串起新竹與鹿兒島出水市的人文、科技交流
|
Oct 12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5:從遠洋跑船員到漫畫大師劉興欽經紀人⛵阿欽牯逆風揚帆的美妙人生
|
Oct 05, 2024 |
從陪伴到職涯培力!親愛愛樂用音樂扭轉宿命,開拓孩童燦爛的生命道路-竹東心足據點
|
Sep 28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4:我從何而來?原來我是道卡斯族人-廖國興由祖籍起疑的平埔族身世追尋
|
Sep 21, 2024 |
為眷村記憶留下文化見證-透過眷村第二代的職涯轉換,紀錄其生命特質與光陰的故事
|
Sep 14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3:「伊嘛是一家人」從印尼國際志工團、外籍看護到銀髮族照護的暖實力
|
Sep 07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2:讓隘無礙「原」在這裡!超斜槓校長樂於助偏遠學童擁自主學習熱誠
|
Aug 31, 2024 |
實踐夢想之旅-104萬步👣35天歐洲朝聖之路,鹿江教育基金會陳玉蟾執行長的徒步壯遊
|
Aug 24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1:竹塹母親河消失的蝦兵蟹將夜行軍🦀頭前溪的美麗與哀愁
|
Aug 17, 2024 |
面對漫長復健之路,逆境中「不老騎士」積極活出《劫後騎跡》的精采人生!
|
Aug 10, 2024 |
印象寫真館70:風華水磜歲時慶,七夕備齊七味碗用「酸甜苦辣鹹澀鮮」嚐遍人生滋味!
|
Aug 03, 2024 |
快樂心情種稻🌾呂正祥為愛釀造在地「米威士忌」竹塹酒,一切For Love🔥夠火辣
|
Jul 27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9:遊歷大江南北的寫生淬煉,「大樹畫家」深入傳統,更要走出傳統!
|
Jul 20, 2024 |
從尖石五峰的逐步紀實記錄到泰雅文物蒐藏—廖賢德投身部落研究,志在「原」味!
|
Jul 13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8:百年竹中迎來校史上首位女性校長-傳承「誠慧健毅」發揚校訓精神!
|
Jul 06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7:「老馬回馬、小馬創生」卡蹓馬祖的駐島藝術游擊與老酒變奏曲
|
Jun 29, 2024 |
從「逆女」到百萬小說獎作家-凌煙最新巨著《牛車走過的歲月》香火傳承靠的是情感!
|
Jun 22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6:從無到有!透過3D建模還原竹塹城淡水廳衙門,解開建築密碼
|
Jun 15, 2024 |
挑戰才會讓你變堅強:循著夢想飛翔~新竹與紐約.黃莉翔的雙城時光二部曲
|
Jun 08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5:覓徑探尋大圓山陣地的大秘寶-波羅汶磚窯廠、軍事壕溝與巨木生態群
|
Jun 01, 2024 |
清大學生挽起衣袖化身為家電產品醫生,維修聊天室讓「欠修理」的它再度活化!
|
May 25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4:透過「在地書寫,書寫在地」紀錄竹北麻園里的百年庄頭史
|
May 18, 2024 |
「美的榮耀」新竹美術百年發展:時代的變革與時間流動,不斷影響著美術發展!
|
May 11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3:翻轉科學教育!她用動畫融合科學與文化,創造了原民女孩吉娃斯
|
May 04, 2024 |
大愛滿溢的藝術教育者:薪火相傳-藝術家陳素真與她的學生們
|
Apr 27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2:因低調而不為人所熟知,北埔新姜天水堂竟是全台少有的客家雙堂屋!
|
Apr 20, 2024 |
玻璃那麼累,為什麼獨愛它?「時光交琉」王鈴蓁玻璃藝術創作的時空流轉與脈動
|
Apr 13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1:掀開一段塵封的黑金年代,昔日的護國神山煤礦產業-礦工仔出頭天!
|
Apr 06, 2024 |
印象寫真館60:無畏的理想教育家-在陽光下,實現一切可能!再見陽光,因為你因為我
|
Mar 30, 2024 |
實踐夢想之旅-南美洲的驚喜、驚奇與驚嚇:新竹文史達人潘國正的旅行紀實
|
Mar 23, 2024 |
印象寫真館59:旅法藝術家吳炫三的「南島爆發力」-以旅行激勵創作思考
|
Mar 16, 2024 |
打逗席凝聚鬥陣的攝影節:以無人商店概念及一人一道菜策展的「逗席」序曲篇章
|
Mar 09, 2024 |
【全明星笑話賽】:「愛上新竹」主持人蔡榮光!參戰!!
|
Mar 06, 2024 |
印象寫真館58:尖石百年現代史-可歌可泣的原民抗日歷史「李崠山戰役」
|
Mar 02, 2024 |
傳續尖石泰雅族先人的智慧:舌根上的Gaga’—重新聽見口述傳統Lmuhuw
|
Feb 24, 2024 |
印象寫真館57:賦予老屋新生命!雄本老屋從文史調查「內外兼修」連結時代積累
|
Feb 17, 2024 |
咚咚龍咚鏘🧨跟著新竹在地藝術家走春「逍姚遊」-姚植傑的藝動人生
|
Feb 10, 2024 |
印象寫真館56:用慢食慢活的「慢」步調~走入關西鎮托斯卡尼的田園風貌
|
Feb 03, 2024 |
唯有努力,距離夢想最近-鄭銘梵的玻璃金工創作旅程
|
Jan 27, 2024 |
印象寫真館55:《水做精神玉作魂》勇奪「設計界奧斯卡」大賽首獎-蔡育田的藝術之路
|
Jan 20, 2024 |
促進生活藝術化「巢漾潮聚VS藝點通」綻放藝文社區營造~新.原.力
|
Jan 13, 2024 |
印象寫真館54:遇見歷史、巧遇文化-轉角風情,重建片段記憶中一幢幢消失的老建築
|
Jan 06, 2024 |
遊戲人生-自小夢想製作電玩遊戲,父母眼中廢材的他,躍身為「獨製」遊戲工程師
|
Dec 30, 2023 |
世界文化遺產可以吃嗎?馬來西亞檳城的文化沉浸體驗!從吃、逛、看、聽,還有~
|
Dec 23, 2023 |
印象寫真館53:竹塹林家、鄭家兩大園林裏的文人詩歌盛會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Dec 16, 2023 |
在時代記憶中打造大新竹「城市客廳」,重現新竹州首間百貨公司「新州屋」的繁華榮景
|
Dec 09, 2023 |
印象寫真館52:始於160年前的梅竹賽-塹城詩社的人文風華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Dec 02, 2023 |
從公路警察、市府公職人員到中國語文學博士-武麗芳文武兼備的跨界斜槓人生
|
Nov 25, 2023 |
印象寫真館51:直入溏心蛋核心-探查竹子城內的淡水廳署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Nov 18, 2023 |
跨越海峽的愛-北京姑娘情定巴黎、南漂新竹,以法式浪漫為「愛」烘焙🥐
|
Nov 11, 2023 |
印象寫真館50:吃點子長大的漫畫家、發明家、教育家與藝術家【傳承.歸真-劉興欽90特展】
|
Nov 04, 2023 |
秋天原來這麼美:分享、傳遞、串聯,用「愛」與希望工程築起通往美學藝術之路
|
Oct 28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9:讀書真種子-北門鄭氏家族與北郭煙雨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Oct 21, 2023 |
新竹西洋繪畫的播種者:日籍畫家南條博明與他的新竹中學生們
|
Oct 14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8:北臺首學-探竹塹文風、尋找明志書院身世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Oct 07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7:后來其蘇-北門街外媽祖信仰文物與竹塹故事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Sep 30, 2023 |
長春路上的日治老洋樓-竹東長春醫院透過建築活化,凝聚宋家與地方的集體歷史記憶
|
Sep 23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6:以清華園來時路,串聯竹塹文史抓地力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Sep 16, 2023 |
文化同知竹塹城:帶您一同探知淡水廳署與新竹同知宴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Sep 09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5:竹城、磚城、土城-竹塹城演進的歷史現場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Sep 02, 2023 |
《設治300.文治200》-穿越今昔,相遇23竹塹城
|
Aug 30, 2023 |
書本之前人人平等-用聲音撫慰心靈,為愛朗讀營造親子共讀空間
|
Aug 26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4:竹塹文風冠北台,新竹城的前世今生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Aug 19, 2023 |
近在咫尺!腳邊上的🌹玫瑰:尋竹市舊港島DNA,打造文史生態島博物館
|
Aug 12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3:解秘新竹六燃大煙囪下「地下油庫」-一座世界級城市亮點的存續搶救
|
Aug 05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2:我&我的文物收藏品與竹塹故事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Jul 29, 2023 |
化身綠精靈走一趟峨眉鄉桃花源秘境,體驗生態人文古道之旅
|
Jul 22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1:清華大學文物館裡的竹塹故事【設治300文治200系列】
|
Jul 15, 2023 |
失去特質等同失去一切:循著夢想飛翔~新竹與紐約.黃莉翔的雙城時光
|
Jul 08, 2023 |
印象寫真館40:《愛若微風徐徐》仁愛啟智中心實踐基督博愛精神,營造愛與尊重
|
Jul 01, 2023 |
當新竹玻璃藝術催生婆遇上玻璃工藝創作者們:談〈一矽相承〉清大玄奘兩校師生聯展
|
Jun 24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9:新竹舊城區就是一座城市博物館!從認識、認知到認同,建構文化願景
|
Jun 17, 2023 |
在祭與藏之間~追尋芎林劉家家族史,爬梳出一個客家移民強渡黑水溝來台拓墾的血淚史
|
Jun 10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8:從「賣冰棒」貼補家用到物理名師-張源隈與竹中教育的人生
|
Jun 03, 2023 |
火車快飛~進「京」趕考搭火車!兩岸首位雙法學博士:譚湘龍前進上海的點點滴滴
|
May 27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7:我大香山坐擁國家級濕地及豐富文史資產-聽香山「齊」女子為民發聲
|
May 20, 2023 |
麗池風華再現-昔日王公貴族宴,飛入鳳亭麗池畔
|
May 13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6:從金山面護國群山廊帶延伸,尋竹東中興河道的洗衫坑文化
|
May 06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5:啟動引擎翻轉竹東!用成熟、先進雙製程打造竹縣軸心城市新未來
|
Apr 29, 2023 |
用「交換」提升國際新視界,技職旅行拓展教育新方向
|
Apr 22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4:淬煉東西方思想融入藝術,展現獨特氣韻美學
|
Apr 15, 2023 |
八百年來第一人!走在朱子路上🦶具體實踐朱熹理學與儒商文化哲思
|
Apr 08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3:讓藝術融入生活,打造竹東藝術宅實現「藝術、人文、生活家」
|
Apr 01, 2023 |
英雄不怕出身低 茅寮細孲仔從逆境中翻轉人生
|
Mar 25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2:故事背後的故事《雙廈記》百年古宅裡的絕代風華
|
Mar 18, 2023 |
太「蜂」了!千甲蜂場小農以自然農法養蜂,帶您了解蜜蜂家族與牠們的習性
|
Mar 11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1:《從草地到璞玉》發揮理工人研究精神,追出家族與九芎林的發展脈絡
|
Mar 04, 2023 |
消失的新竹藝術體育專科學校?新竹中學《走過一世紀》這群校友們遊「藝」江湖ING
|
Feb 25, 2023 |
印象寫真館30:從群聚效應回望「竹東圳、員崠山神社」與新竹產業發展
|
Feb 18, 2023 |
一杯咖啡的溫度與距離,尖石鄉那羅部落裡的超商傳奇
|
Feb 11, 2023 |
印象寫真館29:推動林業展示的歷史探索,讓下一代了解竹東昔日風光
|
Feb 04, 2023 |
客庄新美學運動「關西共好」打造明日客庄新風潮
|
Jan 28, 2023 |
印象寫真館28:原來家鄉已是世界級,這是新竹,我們的主場!
|
Jan 21, 2023 |
從金煉成陶器談新竹陶的前世與今生
|
Jan 14, 2023 |
印象寫真館27:柴燒竟也兼顧環保,竹南蛇窯顛覆你腦中印象
|
Jan 07, 2023 |
印象寫真館26:透過追憶與記憶拼湊出黑貓中隊飛官的英勇事蹟
|
Dec 31, 2022 |
「人生七十才開始」她從烘焙業領頭羊,轉身成為懂得生活的哲學家
|
Dec 24, 2022 |
印象寫真館25:科技與人文『地』結良緣,清華厚德書院實踐城鄉抓『地』力
|
Dec 17, 2022 |
「原」來我是平埔族!-探索家族身世,尋找竹塹社消失的道卡斯大道
|
Dec 10, 2022 |
印象寫真館24:從地理水文出發看見山川地脈人文風景,談續修新竹縣志土地志
|
Dec 03, 2022 |
做對的事情歷史會記錄,做錯的事情時間會記錄!—細數新竹知事為地方的貢獻
|
Nov 26, 2022 |
印象寫真館23:身為新竹人,當知新竹事!— 新竹的三大黃金建設時代!
|
Nov 19, 2022 |
走出新生活!論新竹的「步行城市」!
|
Nov 12, 2022 |
印象寫真館22:將竹中百年校慶打造成文化中心!永久流傳《誠慧健毅》的精神!
|
Nov 05, 2022 |
印象寫真館21:「這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,而是冷眼旁觀、選擇保持緘默的人。」—大新竹城鄉願景與行動藍圖民間論壇
|
Oct 29, 2022 |
編織在地,放眼世界—用文字的熱忱認識地方!
|
Oct 22, 2022 |
印象寫真館20:不錯過文史進程每一步的大人物!林保堯教授談續修文化志!
|
Oct 15, 2022 |
疊石頭比賽?!鹿江教育基金會帶你邊玩邊環境教育!
|
Oct 08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9:五代造船家族的歷史故事
|
Oct 01, 2022 |
築愛出品,必屬佳作!—用愛支持、用音樂灌溉原鄉孩童
|
Sep 24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8:在原鄉出生的客家子弟—山地平胞張正良用心服務村民
|
Sep 17, 2022 |
全台共有14家分店的書店—有機書店
|
Sep 10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7:被文史工作耽誤的里長—金山里長吳慶杰
|
Sep 03, 2022 |
離開地球表面—3次歷經生命險境的飛官帶著精彩故事空降《愛上新竹》!
|
Aug 27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6:我們要喝好水!— 新竹臭三角的過去與現在
|
Aug 20, 2022 |
用日本茶道修練心智!一舉一動都是藝術。
|
Aug 13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5: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棒球夢!全民瘋少棒一《少年·棒球·夢》
|
Aug 06, 2022 |
夥房時光隧道—客家生活宇宙的北極星:竹北東海彭家夥房活化的歷程
|
Jul 30, 2022 |
《逆風揚帆》一本血淚與汗水交織完成的作品
|
Jul 23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4:40年出版100本文學著作—被尖石鄉莘莘學子感動的文學之父:陳銘磻
|
Jul 16, 2022 |
點亮城市的溫暖—新竹護城河畔:河堤上的貓
|
Jul 09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3:全台第一座有冷卻裝置的電影院 — 日治時代上流社會的Party Time
|
Jul 02, 2022 |
一秒來到京都 — 十八兒神社遺址的重建之路
|
Jun 25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2:不只是新竹的軍事工業遺址,也是保育動物霜毛蝙蝠的待產房?
|
Jun 18, 2022 |
對美的追求,對創意的尊重 ×「恍惚有象‧漫遊邂逅」
|
Jun 11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1:被創作耽誤學業的文學作家,點亮黑色部落的一筆!
|
Jun 04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這個「聚落」在竹北都會區創造兩公頃森林綠地?
|
May 28, 2022 |
印象寫真館10:新竹發展史上重要家族的墓地,面臨被拆遷危機?
|
May 21, 2022 |
從美國到五峰,超過50年的奉獻之愛
|
May 14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9:一家三代都是助產士,接生過上萬新生兒!?
|
May 07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藏身市區巷弄間的愛書人天堂
|
Apr 30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這對夫妻,打造情感與思想的交流空間
|
Apr 23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8:坐上直升機,見證大新竹20年來的滄海桑田!
|
Apr 16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「這家店」讓花街柳巷改頭換面!
|
Apr 09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7:剛滿109歲的「新竹火車站」曾經差點遭拆除?
|
Apr 02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老屋大翻身!「一面牆」變成地方創生基地?
|
Mar 26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6:新竹海埔新生地/金城與王金城的故事
|
Mar 19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藝術家庭-專訪藝術家 莊志輝、莊駿良、楊素敏
|
Mar 12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5:陳騰芳《流轉》-資深新聞人的半生傳(下集)
|
Mar 05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台灣永續建築的驕傲:台積電交大能源教育館—專訪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聖凱、公關企劃邵可霓、彭子珉
|
Feb 26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4:陳騰芳《流轉》-資深新聞人的半生傳(上集)
|
Feb 19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江雨桐手作工坊-專訪藝術家江雨桐、林授昌
|
Feb 12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3:新竹縣市拚花燈的故事
|
Feb 05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陶冶生活工作室-專訪雕塑藝術家 林嘉妮
|
Jan 29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團結新竹音樂人,向世界發聲-專訪彌聲Mixing Studio創辦人 林冠宇
|
Jan 22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2:原來竹塹城是這樣演變來的!
|
Jan 15, 2022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新竹的都市農村庭園秘境:竹軒草塘-專訪設計師 林昌慶、鄭巧梅賢伉儷
|
Jan 08, 2022 |
印象寫真館01:從道卡斯族、竹塹社到王世傑,發現新竹的美好起點!
|
Jan 01, 2022 |
生活美學系列專題04:「新竹公會堂」的前世今生與百年風華再現-專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行政室 陳逸光主任、黃承令建築師
|
Dec 28, 2021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設計一座夢想小屋:林志成建築師自宅-專訪林志成建築師
|
Dec 25, 2021 |
新竹生活美學館系列03:「話.畫.看」新住民暨移工母語繪本創作培力計畫-專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研究發展組 曾敏菁組長、《娘惹糕》繪本作家 駱秀娥、夫婿詹慶福
|
Dec 21, 2021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老屋的絕美蛻變:絕版影像館-專訪 陳淑芬館長、創辦人暨攝影藝術家 廖益嘉 賢伉儷
|
Dec 18, 2021 |
新竹生活美學館系列02:「島嶼對話」馬祖文化交流-專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推廣輔導組 陳美虹組長 與 藝術家 倪苑茹
|
Dec 14, 2021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揭開百年玻璃廠「華夏玻璃」神秘面紗-專訪華夏玻璃 廖霞榮董事長、廖冠傑執行長、廖唯傑副執行長
|
Dec 11, 2021 |
新竹生活美學館系列01:區域文化平權的推動者-專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葉于正館長
|
Dec 07, 2021 |
Open House新竹系列-打開新竹囉!-專訪陽明交大建築所 許倍銜教授/建築所學生 朱俐穎、林蕙心
|
Dec 04, 2021 |
2021新竹縣藝術歸鄉傳統戲曲巡迴活動05:新樂園戲劇團 劉秀鳳團長
|
Nov 30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11:陶藝雕塑藝術家 葉佐燁
|
Nov 27, 2021 |
2021新竹縣藝術歸鄉傳統戲曲巡迴活動04:金滿圓戲劇團團長 鄭榮興校長
|
Nov 23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10:陶藝雕塑藝術家 林時植
|
Nov 20, 2021 |
2021新竹縣藝術歸鄉傳統戲曲巡迴活動03:專訪松興戲劇團團長 林興松 v.s. 行政兼演員 簡嘉豪
|
Nov 16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9:玻璃藝術家李文福 與 黃寶雪賢伉儷
|
Nov 13, 2021 |
2021新竹縣藝術歸鄉傳統戲曲巡迴活動02:專訪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 梁月櫻團長
|
Nov 09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8:佛像彩繪藝術家陳慧芬 與 陳銘真姊妹檔
|
Nov 06, 2021 |
2021新竹縣藝術歸鄉傳統戲曲巡迴活動01:共下來看「收冬戲」-專訪新竹縣 楊文科縣長v.s.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李安妤局長
|
Nov 02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7:花燈藝術家蕭在淦 與 女兒蕭彩罄
|
Oct 30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6:玻璃藝術家林瑤農 與 林佑駿父子檔
|
Oct 23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5:木雕藝術家蔡楊吉
|
Oct 16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4:玻璃藝術家許金烺與朱雪塡賢伉儷
|
Oct 09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3:木雕藝術家葉佳讓
|
Oct 02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2:玻璃藝術家許源榮
|
Sep 25, 2021 |
新竹市工藝之家巡禮01:傳統工藝「螺鈿」保存者-張茂森、張茂欽、陳甫強老師
|
Sep 18, 2021 |
新竹市文化「馨」願景-專訪新竹市文化局 張馨之局長
|
Sep 11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9:漆藝家彭坤炎與鄭麗香賢伉儷
|
Sep 04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8:年畫藝術家朱錦城與簡鳳琴賢伉儷
|
Aug 28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7:複合媒材雕刻藝術家曾定榆
|
Aug 21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6:竹雕藝術家翁明川與公子翁偉翔
|
Aug 14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5:石雕藝術家鄭階和與陳春珍賢伉儷
|
Aug 07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4:陶藝家黃寶琳與張雪蓉賢伉儷
|
Jul 31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3:陶藝家陳威恩與張運美賢伉儷
|
Jul 24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2:陶藝家鄭永國
|
Jul 17, 2021 |
新竹縣工藝之家巡禮01:陶藝家邱建清與許菊賢伉儷
|
Jul 10, 2021 |
新竹縣「一條心」抗疫.工藝之家總巡禮-專訪新竹縣政府 楊文科縣長、新竹縣文化局 李安妤局長
|
Jul 03, 2021 |
客家夫妻勇闖阿根廷-專訪旅居阿根廷40年台僑 邱家徵、蔡元英 賢伉儷
|
Jun 26, 2021 |
從《老屋簷 新美蹟》談新竹的老屋活化與地方創生-專訪「大碩藝境」藝術空間、台灣樂屋文化協會理事長陳翠萍
|
Jun 19, 2021 |
給魚不如給釣竿:華光望社會福利基金會(周神助主任、謝玉璉、陳憲蕊)
|
Jun 12, 2021 |
雪中送炭,溫暖寒士:華山基金會新竹區站長張育瑜
|
Jun 05, 2021 |
點亮偏鄉教育: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 竹東課輔中心 林巧婷督導
|
May 29, 2021 |
陪他一段,扶他一把:新竹家扶中心沈俊賢主任
|
May 22, 2021 |
那羅部落營造經驗分享:部落成員(那羅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李世進理事長、徐榮偉總幹事)
|
May 15, 2021 |
打造竹塹老城區的文化魅力:鴻梅文創志業陳添順董事長、夫人潘明芳
|
May 08, 2021 |
司馬庫斯部落營造:部落長老 優繞依將、拉互依倚岕
|
May 01, 2021 |
原鄉音樂教育的推手:泰雅學堂總幹事、尖石國小陳智明校長
|
Apr 24, 2021 |
原少樂團與三毛故居-徐秀容、王儀傑
|
Apr 17, 2021 |
張學良文化園區的營造歷程:專訪團隊成員 - 林秀菊、趙正貴
|
Apr 10, 2021 |
找尋苧麻的春天—專訪泰雅苧麻產業的推手 張東旭、張秋生
|
Apr 03, 2021 |
清泉部落的精神導師:丁松青神父、桃山國小蘇美娟校長
|
Mar 27, 2021 |
上坪四季在微笑-老幼共學世代共榮:社區成員(李芬蘭、徐滄維)
|
Mar 20, 2021 |
忠孝社區與兒童公園的美學改造-張富美、范盛榮
|
Mar 13, 2021 |
風中的糖香味:寶山新城風糖-專訪李榮峰、王翎鳳
|
Mar 06, 2021 |
寶山蠟燭藝術館與新城天主堂(聖女小德蘭朝聖地)法國程萬里神父的故事 - 呂銀美母女
|
Feb 27, 2021 |
新埔花燈踩街迎天-新竹縣花燈文創協會理事長劉興星、新埔花燈藝術第五代傳承人劉保志
|
Feb 20, 2021 |
《美力台灣3D》校園放映公益活動邀您響應-專訪張鳳齡女士、母親張陳月梅女士
|
Feb 13, 2021 |
守護秀巒山-找回失落的山林DNA:藍鵲書房成員(陳萬成、高美玉)
|
Feb 06, 2021 |
北埔龍瑛宗文學館:文學館籌備成員(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劉抒苑執行長、劉抒芳董事、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王惠珍教授)
|
Jan 30, 2021 |
科技人與竹東頭重社區的共創:社區成員(惠友品德社區主委曾雅彤、竹東頭重里曾俊傑里長)
|
Jan 23, 2021 |
南外社區的生態營造:社區成員(油點草生態工作室工頭陳紹忠、南坑村葉貴霖村長)
|
Jan 16, 2021 |
竹東客家山歌城:客家山歌協會成員(彭鈺雯總幹事、葉翠華、廖芳枝)
|
Jan 09, 2021 |
千歲歌劇團:竹東三重里范振東里長、夫人許淑惠
|
Jan 02, 2021 |
發揮小鎮書店的影響力:瓦當人文書屋創辦人陳晏華
|
Dec 26, 2020 |
百米傳薪.微光祝福:北埔鄉水磜社區成員(徐美玉總幹事、王辰翔理事長)
|
Dec 19, 2020 |
傳承與再生-九讚頭文化協會的社造歷程:吳界
|
Dec 12, 2020 |
一步一腳印,大山北月的社造路:莊凱詠
|
Dec 05, 2020 |
新住民居家服務員甘苦談:禾意關懷協會(曾玉美理事長、照服員谷蘭芬、居服員江芳)
|
Nov 28, 2020 |
社區輕旅行合作社:好好生活協會成員王德財、曾繡雅
|
Nov 21, 2020 |
仁安社區與牛欄河劇場:社區劇團成員(詹玉琴團長/理事長、詹秀宜)
|
Nov 14, 2020 |
阿婆的彩繪人生-正妹繪畫班:大同社區成員(劉秀雲校長)
|
Nov 07, 2020 |
親子共學「風中13味」計畫:王岢鈺、鄒雨人、林秉昱、鄒德蓉
|
Oct 31, 2020 |
打造環境永續的鹿寮坑與燒炭窩:團隊成員
|
Oct 24, 2020 |
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的復興:鄭香浩執行長
|
Oct 17, 2020 |
青銀共創紙寮窩:紙寮窩造紙工坊成員
|
Oct 10, 2020 |
霄裡溪劇場:吳榮添團長、歌仔戲老師游雅淇
|
Oct 03, 2020 |
知足園、花燈、社區關懷據點:內立社區成員
|
Sep 26, 2020 |
友善長者的免彎腰菜園:上寮社區成員
|
Sep 19, 2020 |
營造多元文化融合的社區關係: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成員
|
Sep 12, 2020 |
活力不老合唱團:新竹愛鄰協會成員
|
Sep 05, 2020 |
告別冷漠,找回都會公廈的人情味:竹北一景社區成員
|
Aug 29, 2020 |
打造社區食物森林-竹北新國社區成員
|
Aug 22, 2020 |
從土地獲得力量的故事劇場--磚木取夥故事劇場
|
Aug 15, 2020 |
眷村文化保存的歷程:眷村文化保存團體成員
|
Aug 08, 2020 |
新竹北管文物保存的推手:金長和文物館成員
|
Aug 01, 2020 |
香山藝站共學:返鄉藝術家萬一一
|
Jul 25, 2020 |
槺榔庄傳奇:康樂社區成員
|
Jul 18, 2020 |
重燃金山面社造活力:吳慶杰里長
|
Jul 11, 2020 |
尋找舊城新生命:見域工作室成員
|
Jul 04, 2020 |
190歲的書畫相映-專訪筑波醫電許深福董事長v.s.國家級網球教練王國衍
|
Jun 27, 2020 |
從旅法影像美學看臺三線客庄之美-專訪藝術家張仲良、孫維瑄賢伉儷
|
Jun 20, 2020 |
藝空間.開啟孩子的創新思維-專訪亞太美國學校朱家明校長
|
Jun 13, 2020 |
上帝召喚的獵人圖騰-專訪尖石鄉泰雅族原住民藝術家安力給怒牧師
|
Jun 06, 2020 |
把山「移」到城市-專訪半畝塘環境整合創辦人江文淵建築師
|
May 30, 2020 |
博士領軍種玉米,讓有機農民賺五個錢-專訪理博農業生技公司創辦人李文權博士
|
May 23, 2020 |
從繪本《美濃外婆》談客家傳統婦女的韌性-專訪繪本作者李文蓉
|
May 18, 2020 |
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興建前的歷史總回顧-專訪資深文化工作者潘國正
|
May 09, 2020 |
防災食農:面對疫情與氣候變遷的應變能力-專訪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張瑋琦教授
|
May 02, 2020 |
竹掃把行動聯盟:新竹公民運動回顧與展望-專訪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、竹塹文教基金會陳明河董事長
|
Apr 25, 2020 |
第五屆竹塹奧斯卡徵選Start!影像創作,正是時候!-專訪竹塹文教基金會陳明河董事長
|
Apr 18, 2020 |
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-主持人洪惠冠與蔡榮光對談
|
Apr 11, 2020 |
再造新竹六燃歷史現場(下)-專訪中原大學趙家麟教授、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
|
Apr 04, 2020 |
再造新竹六燃歷史現場(上)-專訪中原大學趙家麟教授、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
|
Mar 28, 2020 |
令人懷念的新城故事-專訪寶山活字典鄭淼生
|
Mar 21, 2020 |
社區營造,從寫「村史」開始!-專訪寶山鄉「新城故事」主編黃瑞珠、開心田緣農場主人徐振淇、知名主持人徐海倫
|
Mar 14, 2020 |
泥巴到嘴巴最短距離,就在關西古橋市集-專訪友善農耕開心小農繆美琴、東安里里長賢伉儷陳盛德、羅珠梅
|
Mar 07, 2020 |
留鄉.返鄉.進鄉:愛上新竹的三種提案-專訪綠種籽人文實業曾綉雅老師
|
Feb 29, 2020 |
啦啦隊跟你想的不一樣-專訪光復中學啦啦隊教練林宜靜、林晏詳與王廷御同學
|
Feb 22, 2020 |
上鄉:探索自我的返鄉之旅-專訪母語創作歌手「黃子軒與山平快」樂團團長黃子軒
|
Feb 15, 2020 |
用EYE看世界-專訪新竹豐邑喜來登大飯店劉純芳執行長
|
Feb 08, 2020 |
新埔花燈鬧熱迎天穿-專訪新埔鎮長林保祿v.s.新竹縣花燈文創協會理事長陳新源
|
Feb 01, 2020 |
小塹有約走春趣!-專訪台灣良倉執行長侯順耀v.s.台灣良倉專案經理陳致中
|
Jan 25, 2020 |
影視編劇達人幕後秘辛大公開!-專訪肥貓娛樂國際娛樂總監魏嘉宏
|
Jan 18, 2020 |
白天董事長,晚上畫漫畫,斜槓十年磨一劍的圓夢故事-專訪和氣藥品公司董事長與漫畫家黃熙文
|
Jan 11, 2020 |
歐亞自助旅行趣聞與文化觀察-專訪資深媒體人潘國正(下)
|
Jan 04, 2020 |
潘大哥講新竹眷村故事-專訪資深媒體人潘國正(上)
|
Dec 28, 2019 |
永遠的小太陽-紀念16th國家文藝獎得主作家林良爺爺(1924-2019)
|
Dec 25, 2019 |
眾所期待,新竹市立動物園REBORN倒數!-專訪新竹市林智堅市長
|
Dec 21, 2019 |
城市的守護英雄-專訪新竹縣消防局救護科的洪東秀小隊長v.s.竹北光明義消分隊林惠玲分隊長
|
Dec 14, 2019 |
北埔老聚落博物館之旅-專訪北埔古蹟文化環境再造協會古武南會長v.s.姜博文執行長
|
Dec 07, 2019 |
行·憶·傳·寫:陳素真西畫薪傳展-專訪藝術家陳素真
|
Nov 30, 2019 |
視似。一山:新秀藝術家陳于文個展@愛上藝廊-專訪藝術家陳于文
|
Nov 23, 2019 |
柑仔甜.埤塘靚.內立盡好聊-專訪新埔內立社區發展協會蔡榮富理事長、溫文正總幹事
|
Nov 16, 2019 |
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,我們有的是時間!-專訪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
|
Nov 09, 2019 |
愛閱交響詩: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團隊總展現-專訪新竹縣候用校長黃春嫺
|
Nov 02, 2019 |
第一屆國際茶碗節,讓國際看見臺灣飲茶文化之美-專訪竹南蛇窯藝術總監鄧淑慧、陶藝家李幸龍老師
|
Oct 28, 2019 |
讓臺灣提升影「想」力!-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兼執行長李崗導演與夫人陳煥華
|
Oct 19, 2019 |
博物館,可以很不一樣-專訪曉宇宙文創事業創辦人施承毅與專員謝孟璇
|
Oct 12, 2019 |
我有「畫」想說!藝術世家的「造反」故事-專訪藝術家莊志輝、楊素敏、莊慶怡父母女三人
|
Oct 05, 2019 |
立石大賽:流域環境的健康新指標-專訪鹿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玉蟾
|
Sep 28, 2019 |
回顧消失的產業:從產婆到助產士-專訪助產士方夢花、方女士女兒馬淑如及孫女曾文儀、助產士黃陳梅麗女士長女黃美治、新竹市文化局文資科吳佳純
|
Sep 21, 2019 |
七年級生里長,為社區營造注入新活力-專訪竹北大義里長曾台安
|
Sep 14, 2019 |
翻轉教育,讓孩子看見未來-專訪亞太美國學校朱家明校長
|
Sep 07, 2019 |
一片晶圓餅乾,讓世界看見台灣-專訪Choice巧思創辦人黃淑君
|
Aug 31, 2019 |
2019鴻梅新人獎巡迴展─專訪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林靜雯執行長與鴻梅新人獎得主-余昇叡
|
Aug 24, 2019 |
竹塹奧斯卡-專訪竹塹文教基金會陳明河董事長、蔡榮光執行長
|
Aug 17, 2019 |
新竹沃土長出的藝術之花-專訪沃沃美學藝術總監張馨之
|
Aug 10, 2019 |
更精彩的燦爛人生下半場-專訪畫家彭雄渾、出版作者黃柏軒(下集)
|
Aug 03, 2019 |
「做什麼,像什麼」開展不可思議的燦爛人生-專訪畫家彭雄渾、出版作者黃柏軒(上集)
|
Jul 27, 2019 |
婚姻與親子間愛的溝通,就從認識自己開始-專訪任林教育基金會王進財董事長
|
Jul 20, 2019 |
新竹市SBIR計畫STARTUP!-專訪新竹市產業服務處吳甲天處長
|
Jul 13, 2019 |
綠禾塘:新瓦屋最美的人文風景-專訪新瓦屋綠禾塘呂瑞燈、呂秋月、陳河志
|
Jul 06, 2019 |
長笛大師班竹塹城初登場-專訪新竹長笛聯誼會召集人吳杏芳、公關曾涵榕、新竹交響管與樂團負責人周仕偉
|
Jun 30, 2019 |
FUN舊城-盛夏漫時光-專訪中華大學觀光與會展學系詹宜螢主任、策展同學張雅雲、鄭佳昕、吳采霓
|
Jun 22, 2019 |
活隱喻.活博物館:新竹生博物館 六燃文件展-專訪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賴雯淑教授v.s.計畫助理Sam Lin
|
Jun 15, 2019 |
樂遊台灣Top30景點大公開-專訪樂寫出版企劃總監張琬菁、文字編輯朱思瑜
|
Jun 08, 2019 |
琴聲意更濃-專訪鋼琴家許幼莉、YWCA新竹分會劉曼肅會長
|
May 25, 2019 |
香山綠市集,友善環境的新契機-專訪清華大學退休榮譽教授李丁讚
|
May 18, 2019 |
由物及我.版畫心境界-專訪藝術家楊明迭
|
May 11, 2019 |
那些感動、驚喜與有生命的故事-專訪故事工廠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佳鋒
|
May 04, 2019 |
行一里路,戀戀山歌念真情-專訪劉榮昌與打幫你樂團
|
Apr 27, 2019 |
藝風墨韻-專訪藝術家林永利
|
Apr 20, 2019 |
一場有「臺灣」、更有「歷史」的博物館巡禮-專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林崇熙館長(下集)
|
Apr 13, 2019 |
以宏觀與微觀,看臺灣科技與社會發展-專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林崇熙館長(上集)
|
Apr 06, 2019 |
從3C到三醫,搭起科技與藝術之橋-專訪筑波醫電許深福董事長
|
Mar 30, 2019 |
盛世萬象:史博館典藏浮世繪展-專訪清大文物館籌備處的馬孟晶主任
|
Mar 23, 2019 |
動漫藝擺.夯圖大展-專訪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光宇藝術中心林雅麗主任、好思當代張玉美經理
|
Mar 16, 2019 |
曼聲返鄉-專訪曼哈頓室內樂集成員:中提琴家潘世洵、小提琴家潘世衡、鋼琴家何宛茹
|
Mar 09, 2019 |
崑曲新美學.解密潘金蓮-白先勇老師交通大學講座實況
|
Mar 02, 2019 |
走過22年,你還記得頭擺的事情嗎?-專訪客家創作歌手陳永淘
|
Feb 23, 2019 |
讓世界看見台灣詩之美-專訪詩人李魁賢
|
Feb 16, 2019 |
台灣民間藝術瑰寶!歌仔戲編導演全才!-專訪明華園總編導、2018年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勝國老師
|
Feb 05, 2019 |
向前行吧,音樂探險家!-專訪音樂工作者、2018年國家文藝獎得主林強老師
|
Feb 02, 2019 |
十三好市集,傳遞竹縣十三鄉鎮的人情與美好-專訪十三好市集創會理事長張玉娟、新任理事長黃婉秀
|
Jan 26, 2019 |
馬來西亞檳城文化遺產保護經驗─專訪檳城古蹟信託基金會林玉裳主席、清大副教授榮芳杰、周益記主人周友達
|
Jan 19, 2019 |
耕耘當代藝術的創作心法-專訪當代藝術家黃承遠 v.s. King空間呂鴻君執行長
|
Jan 12, 2019 |
藝類同萌-專訪「蜥遊記」演出人員陳培芳、吳秋鳳、邱娟娟與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由根山居周神助主任
|
Jan 05, 2019 |